阳江概要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现辖阳春市(县级市)、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东与江门市相邻,西与茂名市交界,北与云浮市相接,南临南海。阳江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滨海沙滩、峰林溶洞、温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其中,海陵岛、阳春春湾——凌霄岩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陵岛的大角湾于2001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历史上手制风筝较多,有南国风筝之乡之称,特色风筝有“灵芝”。 阳江是目前中国国内主要是刀剪生产出口地。 阳江地方特产有豆豉、蚝、盖苏文鱼、禾虫和全国闻名的阳江十八子菜刀。
市人民政府驻江城区,邮编:529500。代码:441700。区号:0662。拼音:Yangjiang Shi。阳江市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地级市建制。全市设1个市辖区(江城区),1个县级市(阳春市),2个县(阳东县、阳西县),3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699个村委会,101个居委会。经省政府批准,还设置了3个区(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岗侨管理区)。
阳江市阳东县喜之郎工业园,总占地36万平方米 ,设计生产能力800吨/日,全年产值10亿元,产品畅销内地及香港,供不应求,是东南亚最大的果冻布丁生产基地。 阳江市阳东县的东平有钓鲨的悠久历史。目前,全镇拥有专业的钓鲨船40多艘。鱼翅总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是我国最大的鱼翅生产基地。阳江风筝有1300多年历史,涌现出一代又一代风筝制作大师,1990年,阳江灵芝风筝荣获世界风筝"十绝"称号。1991年,广东省体委命名阳江为“广东省风筝之乡”;
1993年7月,中国风筝协会命名阳江为“中国风筝之乡”;
2001年阳江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1年11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阳江市“中国刀剪之都”称号;
2003年1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阳江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
2004年6月,中国诗词学会授予阳江市“诗词之市”荣誉称号;
2005年,阳江市被中国楹联学会正式批准为“楹联之市”;
2008年10月23日,在第七届中国(阳江)国际刀博会暨第八届阳江市旅游文化节上,阳江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温泉之乡”牌匾;
2008年11月28日,在第二届中国旅游论坛上,阳江市被授予“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广东省在本届论坛上获得此称号的唯一城市。
阳江文化
阳江市 - 风俗民情
阳江市
风筝节 阳江风筝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古代传递军情,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活动,延续至今。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代表队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在国内,阳江凤筝与山东潍坊风筝形成“南江北坊”两大流派,被誉为中国南派风筝杰出代表。
1991年,广东省体委授予阳江“凤筝之乡”的光荣称号。现阳江己建成14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名观众的“南国凤筝竞赛场”(由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题)。每年农历九月九口重阳节,这里都举行盛大的放飞表演(比赛)。
阳江市
龙舟节 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五,阳江都举行龙舟竞赛,内地在江河(漠阳江、鸳鸯湖)划龙船,沿海地区在海上扒艇仔,不近江河的地区则舞旱龙庆祝。 阳江龙舟一般长30多米,坐挠手50人,船上另有锣鼓手各一人,以壮船威。龙舟扒完后,被埋在河(湖)边,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来,初一至初四为小扒(分赛),初五为大扒(决赛)。获奖者可得金猪一只和龙包(肉包子)无数。特别的是,阳江每年龙舟节举行的都是逆水赛龙舟。
山歌节 自1987年起,阳江每年举行山歌节。它的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一种民间节目“跳禾楼”。“跳禾楼”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山歌演唱形式,流行于阳江农村各地,意在祈求农家丰收。类似“跳禾楼”这种斗歌形式的还有后来妇人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时的“打堂梅”以及海边沧家的咸水歌“对叹”等等。以上所列的尽管在演唱方式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活动都是驳歌仔(斗歌),山歌擂台除有组织地进行外,许多都是群众自发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高留圩 阳春的“高留圩”历史悠久。“高留圩”每年一度,农历五月初一这天,各式各样的木器、竹器、藤编织品云集高留河滩,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抢购各种编织品、工艺品,据说这些经过高留水浸使过的工艺品,永不蚀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留圩”吸引了无数游人。
瑶族风情 阳春县有瑶族同胞约一万人,居住在云雾山区之中,语言、服饰、节日、生活习俗与汉族不同。瑶胞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载歌载舞,别有一番风情。
渔民风情 阳光市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六个全国重点渔港,渔民的生活习惯,穿戴打扮,风俗习惯、烹调技巧,渔歌曲调,独特有趣。
阳江的酒店、小吃店、茶餐厅密集,分布在阳江市的每一个角落。最出名要数漠江路,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一个接一个,而且各有各的特色。漫步漠江路就可以看到街道两旁既有以海鲜为主的酒店,也有以牛羊肉为主的火锅店,还有那以滋补身体为内容的老火靓汤店,那穆斯林酒店更具有民族,日本料理的招牌在风中晃来晃去。阳江的早点很有自己的特色,在外地是尝不到的,例如“猪肠碌”、“叶贴”、“狗利仔”等,在粤北工作的旧同事到阳江来,我常带他们去吃具有阳江特色的食品。除了上述的早点外,还有大乌咸鱼饭、螃蟹饭、血蟮饭、鹅?p饭等,每当品尝完,个个都赞不绝口 。晚上那杏仁茶、芝麻糊的叫卖声,更令人垂涎三尺。令人叫绝的那菜名,腌了一夜的咸鱼叫“一夜情”;新鲜鱼和咸鱼蒸在一起叫“生死恋”,这些菜名,在外地是没有的。阳江的饮食文化还广泛吸收了外地饮食文化的精华,特别是北方的饮食文化。在酒店与朋友们共聚,上完菜后,酒店的服务员送上充满北方风味的饺子、煎饼等主食。外省的兰州拉面店、云南过桥米线店、重庆火锅店也在进驻阳江。阳江的饮食文化也可称“洋为中用”,“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巨型广告挂在市区的南恩路,小朋友们每当节假日高高兴兴地去尝尝 。日本料理、法国牛扒又是喜欢外国口味的食客的另一种选择。“食在阳江”是每一个到阳江的游客赞语!
鱼丸
闸坡鱼丸以其形佳味美、香滑爽口、营养丰富、能保持鲜鱼的原汁原味而著称。鱼丸的制作十分讲究,选料精、原料鲜、工序细是制作上的特点。品尝过的人们,那是百吃不厌,越吃越想吃,思之令人垂涎欲滴。